【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近期全台各大醫療院所急診室出現人滿為患的情形,台灣急診醫學會22日於在臉書發文表示,直指今(2025)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若問題持續,恐將造引發急診醫護大規模離職潮,再次重挫醫療體系的承受力。對此衛福部24日與各醫學中心、急診醫學會召開會議,邱泰源部長下午透過記者會說明,目前已制定三大短期強化策略和兩大長期改革方向。
邱泰源部長指出,近期急診壅塞主要有三大原因:今年春節假期長達九天,加上類流感、諾羅病毒等急性傳染病,以及天氣寒冷造成急診病患增加,進一步導致護理人員不足。衛福部提出短期因應策略為:強化院內病床調整、加強協調院際轉診、宣導民眾就醫分流。另外,邱泰源部長表示,將透過中長期改革措施,繼續透過獎勵措施留住護理人力,並研議調整急重症的健保給付,鼓勵醫院投入急重症的照護。
「住院床位不足」致急診壅塞 醫學會提4大長期改革建議
急診醫學會22日指出,台灣急診壅塞本質為急診住院待床壅塞,造成急診出口阻塞,急重症病人被迫滯留急診,根本原因在「住院床位不足」,而非流感、腸胃炎等輕症病人所造成。其中,護理人力不足導致醫院關閉病房,以及醫院在急診與門診預約住院床位的分配失衡,皆導致急診住院待床病人滯留情況加劇。
短期應變措施方面,急診醫學會建議醫院應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在急診壅塞時強制開放病房,讓各病房彈性接收病患。另外,也應在壅塞期間對加護病房床位進行列管、增加所需急診醫護人力,以及強化分級醫療,鼓勵輕症下轉並監測轉診案例,避免不必要轉診。
長期改革方面,建議訂定「急診緊急狀態應變機制」,編列公務預備金,於緊急狀態時,支應應變措施的經費來源,並調整健保支付政策,鼓勵醫院在急診壅塞時收治急診病人。除此之外也應設立監測機制,以掌握各醫院住院實際可用床位數據,作為政策調整依據;同時推動急診住院替代選項,例如在宅急症照護、OPAT醫療模式等,也有助於減少急診住院待床、降低壅塞風險。
急診壅塞「醫學中心」較嚴重 衛福部籲落實分級醫療
衛福部指出,先前已於8日及13日召開2場會議,除了增購流感疫苗及放寬抗病毒藥物使用條件,也請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督導並強化急診壅塞醫院病床調度機制,各醫學中心強化院內病床調度,協助病患下轉,並請基層醫療診所協助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也從即日起至3月15日,提供醫院彈性調整特殊病床為一般病床,以增加醫院病床調度機制,減緩急診壅塞情形。
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24日說明,急診壅塞情形以醫學中心較為嚴重,地區醫院方面僅有幾間中度急救責任醫院有此情況,但狀況都比醫學中心好很多。衛福部林靜儀次長也補充說明,從過去六十天監控的情況來看,與特定幾家醫療院所待床人數超過100人相比,有超過300多間的地區醫院,住院病人的中位數是三人以下,分級醫療之間呈現明顯的差異。
林靜儀次長也指出,衛福部會持續推動居家醫療,以及讓抗生素、化療等治療走向門診制,使患者無需到急診去等床,或到急診室治療。此外,次長表示,很多醫療院所也在會議中提到,進入長期壅塞的醫院後,要再下轉須花費更多精力,藉由這次的狀況,也提醒大家落實分級醫療,以確實保障緊急醫療的需求。
【延伸閱讀】
為何今年急診壅塞如此嚴重?該怎麼改善? 急診醫師分析原因與解決方法!
急診爆量四倍!年節流感疫情全面升溫 醫點名「高風險族群」加以注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4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