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台電公司副總經理鄭慶鴻,今(24)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針對環境部排定26日召開環評大會審查四接開發案,王醒之指出,應比照國光石化案時,將四接案退回專案小組,就替代方案等議題開會釐清。對此,鄭慶鴻則表示,台電在任何面向上都絕不會犧牲基隆港,所有安全性也都以國際認定標準、以及加嚴處理,「此案已討論並延宕7年,以氣換油不能等」。
針對台電規畫燃燒重油發電的協和電廠除役後,轉型為天然氣第四接收站(四接),並選定基隆港嘴外填海造地,興建接卸收天然氣碼頭。四接開發案經環評初審數度卡關,今年1月17日召開第6次初審會議,最終以「建議通過」、「建議認定不應開發」併陳送大會討論。
「四接案應退回專案小組。」王醒之表示,四接應就替代方案的安全議題,包括國防安全、港市安全與操船安全,以及港埠營運、海洋生態和景觀衝擊,與專家學者分批開會,而不是「通通攏在一起」放在環評會中,搞得諮詢不像諮詢、討論不像討論,最後產生出奇怪的結論。
王醒之指出,在環評針對四接東移2.0版本反對時,台電說是最好的方案,但是7萬株珊瑚會直接被活埋,然而台電現在又說3.0版本最好。他批評,「感覺台電好像很有反省能力,但是仍對生態有衝擊,也會影響基隆港營運」。
「基隆的自然海岸線,現在只剩下13%了。」王醒之續指,3.0版本也會對自然海岸線產生嚴重破壞;他提出質疑,「台電說好的自然海岸零損失呢?卻都沒有任何相關機關出來說話,反而一堆人只在乎航港安全,沒有人在乎自然生態」。
王醒之表示,台電從1.0版本到現在的3.0版本,每次都說「這是最好的方案了、無法再修改。」他批評,但是台電從來不提更友善更永續的方案,「為何不進行地熱能源探勘呢?真正緩不濟急的是四接!」
面對王醒之的質疑與批評,鄭慶鴻回應表示,地熱探勘台電一直都有在進行,也有傾聽地方聲音,而一切計劃也都按照環評討論後的規定,「以迴避生態密集區、縮小範圍、減輕補償為3大宗旨」。
台電計畫在基隆協和發電廠、基隆港嘴外的海域興建四接,數度闖關環評失敗,兩度縮小填海造陸範圍。從2018年的1.0版29.25公頃,到2019年2.0版18.6公頃,2022年再提3.0版14.5公頃送交環評審查。
鄭慶鴻指出,四接東移的3.0版本並非「橫空出世」,是經過與許多專家學者諮詢及社會溝通、在2年半前所提出來的;他強調,四接如果整個計劃完成、到第一部機發電,需要7年,「但是招標興建還要5、6年,現在已經拖了6、7年」。
「協和計畫有它的必要性。」鄭慶鴻指出,統整過去幾次專案小組的疑問,無論是計畫合理性及必要性,台電回答了91次;對於基隆地方發展的影響與合作,回答了77次;「針對再生能源到底能否替代燃氣電廠,我們也回答了37次。」鄭慶鴻強調,台電非常願意不斷去做說明,因為「以氣換油不能等」。
此外,鄭慶鴻也指出,3.0的版本,預估4部燃油機組改成2部燃氣機組後,空污減量96%、碳排減量52%;且填海造地面積已大幅縮小,承諾會在生態保育、港安與航安無虞的前提下,採行填海造陸設置天然氣接收站,可提供長期穩定氣源。
「台電沒有要犧牲基隆港。」鄭慶鴻表示,台電高度重視船舶營運各環節之安全性,先前委託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完成操船模擬、水工模擬實驗結果,並經基隆引水人與第三方驗證委員之專業建議極認證,未來四接設在基隆港港嘴不至於影響現有客、貨輪進出及港口航行安全。
「國際間同類型天然氣儲槽,也未有發生爆炸案例。」鄭慶鴻進一步說明,以目前國際商港現況於港嘴設置LNG接收站,例如日本茨城日立港等皆有國際先例。他指出,儲存槽內部沒有氧氣所以不會燃燒;台灣地處地震帶,因此也有防震設計;此外,若真的氣體外洩,甲烷比空氣輕、會往上飄,遇到大氣也會瞬間汽化,因此難以聚集到爆炸濃度。
鄭慶鴻強調,會入四接內工作的是台電人員,當然也會以員工的安全為最高依歸,「一定會設置為最安全的工作場域」;他也強調,基隆港吹的是東北季風,而3.0版本堤長延長400公尺,更可以擋掉東北季風,對船隻安全及附近民宅更具保護性。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批台電過去稱蓋三接北部就不缺電 王醒之:破壞藻礁後還一樣說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