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2023年8月啟動一項規模10億美元的「複製者計畫」(Replicator Initiative),旨在製造數以千計空中、海上和陸地無人機,目標在今年8月前建立這支無人部隊。
建立這支無人部隊的目標在於以「地獄景象」(《華盛頓郵報》,2024年6月10日)阻止中國大陸攻擊台灣。在解放軍艦隊穿越台海之際,美軍將在第一島鏈部署數千架無人機和無人艇等無人部隊,為美國、區域夥伴及台灣軍隊爭取時間。
為何至今美軍才想通要搞無人部隊?原因很簡單,因為解放軍有,而且大大的有。過去我們強調,世界早已進入無人戰爭的時代,解放軍無人部隊將是「武統戰爭」的先鋒、而不是真人部隊,很多人嗤之以鼻,認為這不可能。這下子,台灣高層必須認真考慮解放軍攻台的無人部隊了。
如今美軍開始搞無人部隊,除了解放軍有之外,還具有更多的軍事與政治意義。首先,美國放棄了第一島鏈。其次,第一島鏈斷裂,只能用無人部隊來補。最後,由於無人部隊數量因素介入,美軍無人部隊必然敗給解放軍無人部隊。
第一島鏈被攻破
2024年12月,美國海軍陸戰隊9000名士兵撤出沖繩,為放棄第一島鏈埋下了陰影。想要維持島鏈的存在,具體表現就是島鏈制海權與制空權的維持與控制。然而,第一島鏈真的被攻破了嗎?
如果美軍有本事維持第一島鏈的制海權與制空權,這些撤出沖繩的美海軍陸戰隊為何不南下台灣?就算美軍陸戰隊駐台太敏感,派遣航母通過台海表示支援不行嗎?就是不行!如果能行的話,早就這麼做了。以下幾個案例,充分說明今日美軍的「不行」。到底誰是輸家、誰是贏家,那就要看結果。
2022年6月,澳大利亞空軍P-8A反潛巡邏機遭解放軍軍艦鐳射照射,導致若干機員暫時性失明;不久之後,澳洲另一架P-8A遭解放軍殲-16施放鋁箔條,導致該機必須緊急空中停機,避免發動機吸入。
2023年12月,美軍雷根號航母以及林肯號航母打擊群企圖包夾正在東海外海操演的遼寧號航母,結果遼寧艦航母編隊繼續進行操演,而美兩艘航母編隊返港。據聞,從日本橫須賀港出海的雷根號航母遭到解放軍無人機「圍觀」,林肯號航母遭到電磁制壓,分別返港。如果遼寧艦編隊電磁能力很差,早在美軍出動兩艘航母之前,就應儘早結束操演返港。
2024年7月,解放軍山東號戰鬥群南海巧遇美軍羅斯福號戰鬥群,結果是羅斯福號戰鬥群退出南海,美軍連1艘接替或增援的航母都沒派來。如果美軍光榮獲勝,那麼,撤出南海的就是山東號了。
2024年7月,由俄羅斯航天部隊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和中國空軍的轟-6K戰略轟炸機組成的機群,在楚科奇海、白令海和太平洋北部上空(約在阿拉斯加西北空域)進行了聯合巡邏,這次聯合巡邏持續了5個多小時。美軍則派出F-16和F-35迎戰。
轟-6K並未攜帶飛彈,而是外掛了大型電子戰吊艙。意思很清楚,這次中俄聯合編隊比拚的不是飛彈,而是電子戰。不幸的是,F-35再怎麼厲害,打電子戰就是不行。
2024年12月28號,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連同菲律賓艦船,來到黃岩島周邊海域。解放軍出動055萬噸大驅逐艦和多艘戰艦、轟-6K、蘇-30抵達黃岩島海域,撤到馬來西亞巴生港。2025年1月4號,卡爾文森號航母再次出港,解放軍派出1艘075、兩艘054A飛彈驅逐艦,從元旦就在巴生港外海蹲點,一路「押送」它離開南海為止。
再加上近10年來解放軍海空軍頻繁突破島鏈,美軍經營數十載的第一島鏈已被攻破,而且最大的破口就在台灣,日本、台灣、菲律賓已無法形成防線;既然美軍的「人」不行,那就換「無人」的上吧!這是美軍建立無人部隊的背景資料。
美軍無人部隊不是萬金油
萬金油不僅指是中藥藥膏,還常用來比喻那些在各種情況下都能起到作用的人或物。無人部隊之所以不是萬金油,因為無人部隊的問題很多,美軍必須考慮這些問題。
首先,無人部隊的部署。無人部隊由於其數量眾多,預計美軍版的無人部隊數量將高達數千架(艘)之多,這麼多的無人部隊將部署在哪兒呢?答案是分散式部署。
分散部署在哪兒呢?最好能夠部署在台灣,可是現實有困難;次佳是日本和菲律賓,這樣就可從外線(日、菲)向台海戰場集中打擊;再次就是母機或母艦例如兩棲攻擊艦或船塢登陸艦攜帶無人機艇、甚或飛行母機攜帶無人機。
乍看之下,這是個完美的武器,以美軍的AI以及科技能力,可以對解放軍登陸部隊造成巨大的傷害。問題是,分散部署的下場很可能就是被分割殲滅,別忘了,解放軍可是打游擊戰起家的,對於游擊戰的看法絕對優於美軍。一旦美軍無人機艇集中,有可能被集中殲滅,怎麼搞都不對。
其次,無人作戰必然涉及多領域無人載台,包括無人艇與無人機的協同作戰。但是,無人艇與無人機協同作戰之困難度,正和美國海軍與空軍之間的隔閡一樣大。光是指揮作戰就是個大問題:誰來指揮無人艇與無人機?
最後,也是最麻煩的問題,如果無人機艇之間的指揮管制鏈路被切斷、例如戰術數據鏈被入侵怎麼辦?在戰時,這是必然發生的情形。而且在戰時,這些無人機艇就和雷達站、指揮中心、戰鬥機、作戰艦、裝甲車輛一樣,都是解放軍在第一波襲擊當中首要殲滅的目標。
無人機艇的弱點盡顯無遺:在斷網斷通的情境之中,這些無人機艇連編隊都有問題,還怎麼聯合作戰呢?無法發揮整體作戰效能,這些無人機艇就是一群待宰的無頭蒼蠅,再厲害的AI技術也無法拯救這些無法聯通的無人機艇。
數量不得不為制勝關鍵
蘭氏平方律(Lanchester’s Square Law)曾經指出,如果敵對雙方實力相當,那麼數量多的一方將具較高的勝算。
假設美軍和解放軍AI的聰明度不分軒輊,而解放軍無人載台數量遠大於美軍,那麼解放軍獲勝的概率遠大於美軍。美軍計畫建設數千艘無人艇,東西在哪兒還看不到,只看到若干無人機艇樣品,那麼解放軍的無人機艇又在哪兒呢?
中國北從遼寧南到廣東眾多造船廠,連內陸省例如湖北與安徽都有許多造船廠。一旦開啟量產模式,在數天之內,將會出現數十萬計的廉價無人機艇,而美國的量產模式呢?除了AI聰明度之外,雙方還拚工業生產能力!只要大幅增加生產數量,單價就會雪崩式下滑。
最近大陸媒體高調展示人形機器人以及機器狗,中國人非常保守,特別是在軍工領域,媒體已經展示的軍事產品,通常已出現若干時日、或已成軍許久,到底多久還說不準,反正已經存在就是了。
解放軍對付西方國家軍機軍艦的方式極多,這無非是解放軍指揮部門的謀略,以及AI推理與決策能力超越西方軍隊。如果美軍AI不如解放軍聰明,在數量上又無法與之匹敵,再怎麼驚恐的「地獄景象」也只是電影情節而已。
結論
我們幾乎可以預期,美中軍備競賽的結果,美軍必然落敗。光從生產效率就可以看出,中國可以生產無人機艇的工廠很多,必要時,連汽車廠也可下海。怎麼會這樣呢?
現代工廠批量生產大多採取「及時生產制」(Just in Time, JIT),只要供應鏈能及時提供生產所需之半成品,就能以最合理的速度在飛機場內、汽車廠內組裝無人機艇,期間還可大幅降低庫存並減少浪費。
而美國本土製造無人機艇的供應鏈遍於海內外,過長的供應鏈只會拖慢生產速度、升高生產成本,我們還沒把懶惰的美國工人與高效的工會因素加進來呢!美國將如何在一場無人機艇消耗戰當中獲勝?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