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偉珍|圖:史博館提供|責任編輯:林玟玟|核稿編輯:邵正宏
畢卡索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是收藏家趨之若鶩的最愛,但真跡或是複製品他的價格和收藏價值立刻天壤之別,究竟如何分別其真偽,台師大國際版畫中心總監鐘有輝表示,要判定是版畫真跡或是複製品甚至偽作,最主要就是檢視畫質有無網點,檢視紙張、有無簽名、一致性等。
日前,國立歷史博物館在整理庫房時,意外發現西班牙知名畫家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4幅真跡!史博館館長廖新田表示,1973年畢卡索過世,當全世界都在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時,1955年成立的史博館,沒有足夠的資金借到真跡來台展出,因此於1975年時,特地委託顧問傅維新、陳慧坤到歐洲採購72幅畢卡索的複製畫及海報,只是沒有想到會有真跡藏匿其中。
發現畢卡索真跡的過程完全是個意外,若不是史博館去年進行升級發展計畫,暫時休館整理庫房文物,典藏組發現有些館藏海報太過精美,紙質不太像一般海報,便邀請臺師大國際版畫中心總監鐘有輝等專家鑑定,這些真跡將會被誤認為海報,一輩子成為庫房蒐集品。
鐘有輝教授表示,版畫創作有「一印多張」的特色,有畢卡索親筆簽名的版畫,都可視為原作,由於石版畫製作較費心力,畢卡索這三張石版畫拍賣行情可能超過百萬台幣,不過還是要看市面上有多少張。目前收藏在史博館的4幅畢卡索真跡分別是,一幅1949年的平版畫《和平鴿》、三幅石版畫真跡,分別是1962年《青年圈》、1962年《鴿子與太陽》、1963年《母與子》。
藝術的思辨
在此次新聞事件中,可能一般社會大眾會狐疑,像是「版畫」這樣屬於「複製」性質的創作媒材,也有「藝術性」可言嗎?如果都長得一樣,那又怎麼分的出誰優劣呢?事實上為了製作出一定素質與格調的「版畫」,印刷數量通常在一開始就會決定了,並在每次印刷時標明出這是印刷的第幾張、總共有幾張,並加上作者簽名,這就可以作為「版畫藝術」的見證。
一般人可能會對版畫的概念還很模糊,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版畫」作品,中國早期的「活字印刷術」其實就是「版畫」的一種,因此早晨閱讀的書報,其實也算是一種現代版畫的藝術。當中國印刷術傳到西方之後,造成歐洲集體知識份子的覺醒,意外造就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甚至其後的地理大發現及種族主義的溫床。當時每本流通出去的書都是手工書,如若保存下來,現在也都可稱得上是珍稀的「藝術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