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君儀 | 圖:孟信心 攝影 | 獨家報導1150期(4+5+6月份)
這裡,提供最高雅的賭博方式,提供最刺激的眼力競賽,幽美的傳統文化與激烈的商業競爭在這裡同時展開--這裡,是廣東省四會市,中國玉器之鄉。
在源遠流長的華人文化中,「玉」扮演了重要的地位。《詩經》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製玉的方式來比喻君子當磨礪己身修養。君子必定以玉為配飾,「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與玉比德焉」,玉不僅因自身之美受到喜愛,還因為其蘊含文化中的精神意涵,更受珍視,是故有「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黃金只能誇耀財富,玉卻能襯托內在素養。
今日華人對玉器仍舊喜愛,翡翠尤其受歡迎。中國市場的興起,讓原本由西方彩鑽一枝獨秀的拍賣市場,被翡翠疾起直追,在北京,翡翠的拍賣行情早已超越了彩鑽。
中國內部有數個玉器市場,單是廣東,就有四大玉器批發市場:廣州、平洲、揭陽和四會。每個市場或以手鐲類勝出,或以掛件揚名,但論到擺件,四會就佔了中國70%的市場。
玉器之鄉
每天清晨三點,太陽還未露臉,廣東省四會市的「天光墟市場」就搶先亮起了燈光,每一盞燈光,都照著數千個玉件,以及洶湧的人潮。即使燈光充足,來這裡的行家,必定自備手電筒,看見中意的玉件,便打起燈光仔細觀察,務求將每一毫釐都看得清清楚楚。
「天光墟」是粵語,意即「天亮之前」,天光墟以夜市為主,但因應顧客想要早些搶到好貨色的心態,不斷提早開市時間,現在每天凌晨三點就開始做生意,足見玉石的火熱商機。
其實廣東省四會市並不產玉石,材料都是自外地進口,其中95%是翡翠。清朝末年,四會的玉雕工藝開始興盛,後來逐漸沒落,直到改革開放後,受益於政策的支持,玉雕業重獲生機,加上經濟的發展,對玉器的需求高漲,造就了四會玉器工業的蓬勃。
如今四會的玉器加工業相當發達,有三大玉器市場:玉器街、玉器城和天光墟,包含數百家玉器加工場、千餘家玉器店舖,從業人口達十五萬,每年處理一萬多噸的璞玉,高、中、低檔次的產品一應俱全,年產值50億元。
四會以擺件為主力,擺件需要精巧的手藝來打造,四會有大量的玉雕師傅,保證了玉件的品質,因此即使在不景氣時,四會玉器的行情仍舊長盛不衰。在2003年時,四會更獲得了「中國玉器之鄉」的美名。
一眼定江山
四會除了出產已完工的精緻玉件,最有名的,就是天光墟市場的毛貨。毛貨是已經雕刻好的半成品玉石,價格偏中低,因此吸引大量海內外人士來此尋寶。在此選購猶如一場碰運氣的賭博,行家才能準確鑑別玉石的品質,有機會以極低價格購買到砂金粒般的珍品。
買了毛貨,可以在當地請專人拋光,之後郵寄到目的地。而四會距離廣州不遠,也有人前一日來此過夜,趕隔天的天光墟早市,採購完畢,便回廣州的店舖開門做生意。
天光墟的交易有個特色:玉價絕不宣之於口,而是賣家將金額輸入計算機,秀給買家看。當地人說,因為玉石是神靈之物,不宜口談價錢這等俗物,以免冒犯神靈。但集市的客人來自四面八方,口音各異,用計算機顯示金額,不失為快速溝通的好方法。 為了建設更好的發展環境,四會市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除了定期舉辦外出訪問與交流,並組織參加中國全國性展覽活動與玉雕評選,並協助市委會市政府成功舉辦2014「四會玉器文化節」。
四會寶協會長嚴文樂指出,四會寶協除了推動四會玉器產業發展,更透過「困難學生家庭幫扶基金」扶助弱勢。獲「中國珠寶業傑出社團工作貢獻者」的副會長羅榮儉更樂觀預估,2015年四會玉器產業更將穩步成長。
玉器的愛好者與收藏家,若有機會到中國,別忘了拜訪這所博物館,除了欣賞玉器文化,館內傲視全球的一千餘種的碧玉標本,更值得一看。也別忘了準備手電筒,趕一趟天光墟市場的熱鬧,開開眼界,淘寶一番。
逛天光墟市場的小提醒
- 凡是向賣家出價,賣家同意了,就非買不可,因此出價前要小心。
- 購買前可向店家確認是否為A貨,倘若店家保證是A貨,後來發現是B貨甚至C貨,可向當地保安檢舉,保安會代為處理。
- 拿起玉石察看務必小心,萬一摔碎了,賣家說多少,就得賠多少。
玉的分級
- A貨(allowing):純天然翡翠,只經過玉雕師的手工雕磨,沒有任何化學處理。輕輕撞擊時,聲音清脆悅耳。
- B貨(bleached):將內含雜質的翡翠,用強酸浸泡、腐蝕,用填充物注入去除雜質後的空隙,以增加透明度,但在燈光下色澤呆板,撞擊聲發悶。
- C貨(colored):將翡翠染色的成品。
- B+C:經過酸洗並染色的翡翠。
- D貨:非翡翠的綠色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