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池出品享譽國際 2款紅茶替代阿薩姆

臺灣紅茶名聞遐邇,行政院農委會茶改場近日又推出新品種祈韻紅茶,味道帶有檸檬柚子香,盼望可以拓展年輕族群。

文:林玟玟|圖:編輯部

灣紅茶名遠近馳,飄香海外近百年,魚池出品最經典,民國65年以前就大量外銷賺進美金,九二一地震後,臺灣紅茶轉型成功,最近茶改場又推出新品種的祈韻紅茶,檸檬柚香,鎖定年輕族群。

享譽國際臺灣茶品種,不僅是烏龍茶,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資料顯示,臺灣發展紅茶將近一個世紀,種植在600到800公尺中海拔坡地,耐沖泡可回沖,而且風土條件孕育出特有的香氣,是印度、錫蘭高海拔2000公尺栽種的紅茶才能具有。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黃正宗分場長說到,很驕傲的是,早在民國20多年起,臺灣紅茶就已經全球聞名了,且以日月潭魚池出品名聞遐邇。

他舉例說明,當年繁華的大稻埕迪化街茶商進貨時,會要求茶農先給茶樣,再定價;然而只要是魚池出品的紅茶,茶商的作法是「免了」、「直接上」。

目前正式命名的臺灣紅茶共有5種,包括62年命名的臺茶7號、8號,及88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臺茶18號(紅玉)、97年育成的臺茶21號(紅韻),普遍特色4種是大葉種紅茶。

第5種是今年5月下旬才發表的臺茶23號,茶友票選命名為祈韻紅茶,是唯一的小葉種紅茶。茶改場預備今年底推薦給茶農種植,大約2年後可以量產上市。

這5種紅茶的誕生,代表臺灣紅茶產業的不同階段,民國65年之前全力衝刺外銷,65年之後到88年九二一地震之前,因為不敵印度與錫蘭紅茶的價量競爭,臺灣紅茶外銷沒落,內需市場又沒打開,直到88年九二一地震後,紅茶產業轉型復甦。

民國20多年,臺灣在日治時代,日本人從印度引進阿薩姆紅茶的樹種,大量生產外銷,且產地遍及桃、竹、苗,不侷限在高價位紅茶產地的日月潭魚池,到62年育成風味近似阿薩姆茶種的臺茶7號、8號。

最風光的民國60年代,臺灣紅茶出口量每年2萬到3萬公噸,曾經到4萬公噸,魚池鄉5800公噸占最大宗,當時紅茶出口的國際市場批發價每公斤1美元,當年兌換新臺幣40元,大約是2名工人1天的薪水。當時臺灣綠茶也外銷美、日、歐及北非。

後來歷經20多年的市場低迷,黃正宗表示,直到九二一大地震後產業振興,育成臺茶18號(紅玉),一舉將臺灣紅茶轉型,晉級為單品高級茶,適合手沖、現場品茗,97年再接再勵育成21號(紅韻),不重量,種品質,魚池產地這兩款紅茶,每臺斤賣價新臺幣2000到6000元不等。

這5種臺茶各有特色,黃宗正剖析,愛喝奶茶的選擇臺茶7號、8號,適合加牛奶,替代阿薩姆紅茶引用;臺茶18號(紅玉)偏肉桂及薄荷味,深得歐美人士的愛好,臺茶21號(紅韻)偏花香,吸引國人聞香而來。

以上這4種大葉種的紅茶,茶質比較濃郁、收斂性強、帶澀味;相比較下,今年最新育成的小葉種臺茶23號(祈韻),帶有清新的檸檬、柚子香,是為了年輕世代而育成,茶改場始終相信將會拓展新一代紅茶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