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18)日公布最新統計,去年新生兒接受出生後72小時內聽力篩檢共13萬4082人,篩檢率高達98.9%,發現有786位聽力損失兒童,但卻有臨床醫師認為健保銜接跟不上,針對單側重度聽損的電子耳需求,迄今都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範圍,落後先進國家。對此,健保署長石崇良回應,健保去年已進一步擴大給付未滿18歲雙側重度聽損者的電子耳,去年經費達新台幣2.64億元,有學會今年提出單側重度聽損者也有需求,健保將依醫療科技評估程序進行。
國內健保是從2017年7月1日起將人工電子耳納入健保給付,當一開始只適用於未滿18歲的雙側重度聽損,且限制給付單側電子耳。
石崇良說,健保去年進一步放寬,由以前的只給付單耳電子耳,再往前一步,放寬到雙側電子耳,符合條件的病人一生二次給付,單一電子耳約100多萬元,去年共445人受惠,健保增加經費2.64億元。
健保署證實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今年確有發函建議放寬人工電子耳手術適應症,不過,石崇良表示,因資料尚不齊,目前還有待學會回覆後,再按照即定的醫療科技評估進入健保擴充給付的審查程序。
石崇良強調,電子耳要不要擴大給付,主要以嚴重程度優先,且電子耳涉及年齡、學習效果有限,目前才會限制在18歲以下,未來是不是要再擴充其他對象,應該由相關醫學會來提出建議、認為到哪一個程度具成果效益,再來評估治療年紀、條件該放寬到多少?健保署會著重醫療科技評估結果,也會參考他國給付標準。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