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駕駛死角系統 獲美國愛迪生獎

「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獲今年美國愛迪生獎肯定,其特色在於以車間通訊技術解決駕駛視線死角問題。
獨家報導

文、圖:編輯部

費10多年,由工研院所開發的「智慧道路安全警示系統」,獲今年美國愛迪生獎肯定,入圍「運輸與物流類-乘客安全」決選,其特色在於以車間通訊技術解決駕駛視線死角問題,有效減少意外發生。

愛迪生獎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是為紀念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追求創意與卓越精神而設置,每年表彰全球創新產品、服務與企業領袖,今年邁入第32屆,訂於4日晚間在紐約舉行頒獎典禮。

這套系統稱作iRoadSafe,採用工業技術研究院自行研發的車載短距無線通訊技術(DSRC),鎖定發展日益成熟的車聯網商機。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車載資通訊與控制系統組組長蔣村杰、副組長鄭安凱將代表研發團隊,參加明天在紐約舉行的愛迪生獎頒獎典禮。

一般來說,車對車防撞需要每輛車都搭載相同技術,透過通訊才能運算相對距離,但現實並非如此。為解決技術普及問題,工研院研發iRoadSafe系統,整合通訊、感測器與交通號誌等資訊,以防碰撞演算法運算人車距離、預測軌跡,提前發出警示。

除了有車載顯示器提醒駕駛,這套系統還以車對路直接通訊,以路邊電子看板提醒用路人即將有車輛通過。

10年多前,美國政府為提升道路安全而提倡DSRC,工研院當時參與美方研發及標案,並將成果帶回台灣,發展自主技術。如今,iRoadSafe系統已應用在台北仁愛路公車道、高雄輕軌沿線路口,自駕車未來也可能採用相關技術。

蔣村杰受訪時說,自駕車主要以攝影機偵測交通號誌,如遇到天候不佳、路樹遮擋等狀況,自駕車可能無法接收號誌影像,此時DSRC就能派上用場。以數位訊號精準傳輸紅綠燈控制資訊,會比影像搭配人工智慧技術更有效率。

紐約正在推動車聯網試點計畫,已有8000輛計程車、巴士和清潔車加裝DSRC設備。為探尋台美合作機會,蔣村杰此行與紐約市交通局智慧交通系統(ITS)主任泰拉茲(Mohamad Talas)會面,就ITS發展交換意見。

鄭安凱表示,DSRC仍在驗證階段,但發展至今技術已準備就緒,就像安全帶與安全氣囊發展數十年,才成為車輛須強制安裝的配備,工研院看好車間通訊可能是下一個車輛被要求強制裝載的技術。

除工研院iRoadSafe系統入圍愛迪生獎「運輸與物流類-乘客安全」決選外,台灣骨王生技公司開發結合混合實境(MR)技術的智慧骨科手術眼鏡,可增加動刀精準度、減少手術時間,也入圍愛迪生獎「醫療/牙科類-先進手術儀器」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