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專家共識,接住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患者 精神科長效針劑倡議會議開跑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發作對患者影響很大,若病情反覆復發,不僅讓患者無法履行自身的社會性功能,更可能導致大腦損傷、重複入院,無疑是看不見的社會成本。精神疾病去汙名化的路上,社會大眾逐漸接納與理解患者是國家文化進步的象徵,台灣醫界也為此努力不懈,近期發起6場精神科長效針劑倡議會議,透過各地專家交流,盼提升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的治療及鞏固社會安全網。

衛福部精神科長效針劑專款推行 台灣仍有成長空間

台灣精神醫學會王仁邦理事長表示,衛福部自111年起編列27億精神科抗精神疾病藥物——長效針劑專款專用,鼓勵將長效針劑作為此二精神疾患的治療選項,讓藥物順從性不佳的患者可以穩定用藥。根據統計,長效針劑的健保申報從111年的61%增長至112年的82.8%,提升了35.7%,持續的進步,是令人樂見的結果。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林式穀醫師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常面臨服藥順從性不佳,漏服口服藥物的問題。隨著長效針劑推出,患者可拉長用藥時間,只需按時施打藥物,便可在體內維持穩定濃度控制疾病,對降低復發、降低再入院率都大有幫助。然而相較東南亞、歐美等地,台灣長效針劑的使用率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病患既有印象待扭轉 醫師扮演重要角色

屏安精神專科醫院黃文翔院長坦言,許多病患及家屬對長效針劑抱持保留的態度,認為長效針劑是疾病嚴重的人才該使用的藥物。其實長效針劑除了藥物能在體內穩定釋放,不必每天吃藥外,可以說只是更改給藥方式,且目前也有衛福部德政,從政策面鼓勵用藥,期待翻轉病患的既有印象。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部教授級醫師暨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文君醫師分享,目前長效針劑專款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對許多初入大學的青年患者而言,大學的生活作息自由度增加,尤其是到外地就學,新環境的適應可能帶來新壓力,讓不少父母擔憂無法像以前一樣每天叮嚀孩子按時服藥,一旦藥物順從性降低,容易增加症狀復發風險。反之,若透過每月施打長效針劑,不僅不必擔心服藥問題,還能減少與孩子起衝突,明顯改善親子關係,以病患而言,更能避免病情復發導致大腦受損,維持穩定就學就業等社會功能的同時,也維護了病患的自信、自尊及人際關係。

「充分解釋長效針劑的藥理作用及安全性,是讓病患及家屬理解後願意放心用藥的關鍵。」周文君醫師補充,從每天服藥到一個月打一針,部分患者會擔心長效針劑藥物劑量增加,是否可能帶來更多的副作用?其實不然,長效針劑比起口服藥物濃度更穩定的釋放,並不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及發生率。諸如此類的解惑,正是推行長效針劑施打率上,醫師們扮演的重要角色。

基層診所也重要 社會安全網加固需要醫界齊努力

王仁邦理事長說,數據指出,受限於日藥費、各區健保審核等因素影響,基層精神科診所的長效針劑推行面臨較多阻礙,施打率也較醫院低,這是醫界需要共同商議排解的課題,當基層診所更有餘裕施打長效針劑,意味著長效針劑治療可以從各地區的醫院走向社區的診所,病患治療便利性能更上一層樓。

推廣長效針劑使用是近年精神科醫師們面臨的挑戰,透過各地區倡議會議,醫師可交流自身經驗,包含藥物的最新研究、病友疑問該如何解答等,都有助於醫病互動。期盼透過倡議會議,打破病患舊有認知,提升長效針劑使用率,打造更佳的社會安全網。

【延伸閱讀】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助患者融入社會

憂鬱症患者有「這些」症狀可能是躁鬱症! 未正確治療自殺風險恐倍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7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