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韓FTISLAND樂團主唱李洪基表示自己臀部經常感到疼痛,一度以為是「痔瘡」,但其實是罹患「化膿性汗腺炎」,從國中就受病灶所苦長達18年,動過8次手術,臀部病灶疼痛、潰爛、流膿,需隨身攜帶10件內褲。許多化膿性汗腺炎患者也和李洪基一樣,需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確定診斷、治療。
在這過程中反覆疼痛、流膿、異味等都深深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患者平均需延遲7.2年才能確定診斷,甚至有患者延遲診斷20年,因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領先亞洲發表《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希望幫助患者早期診斷、治療。
什麼是化膿性汗腺炎? 流膿痘常長在哪些部位?
化膿性汗腺炎和青春痘並不同。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表示,化膿性汗腺炎並非感染,而是一種自體發炎疾病,「疼痛結節」是它最大的特徵,而且通常會三兩成群、反覆發作、擠壓會有膿滲出、易有瘻管,它生長的部位常在頂漿腺分布處,像是腋下、會陰部、臀部等都是其好發部位。
而且化膿性汗腺炎發病年齡通常是15-24歲的年輕人,蔡呈芳主任提到,如果半年內在皮膚皺摺處或乳房間、乳下部位、腹股溝、頭皮、腋下、臀部、肛門周圍及生殖會陰部等特定部位有2次以上反覆發作的「疼痛結節」,就可被診斷為化膿性汗腺炎。
化膿性汗腺炎雖然不會傳染,但長期反覆發作,造成的疼痛、流膿、發炎、異味等問題卻會影響身心健康、社交生活,而且可能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新陳代謝疾病等共病風險,蔡呈芳主任指出,化膿性汗腺炎甚至還有可能會惡化成鱗狀細胞癌。
醫學會發表「診療共識建議」 提供4治療照護建議
不過,化膿性汗腺炎的症狀和青春痘、表皮囊腫發炎、一般毛囊炎、疔瘡等相似,而且疾病相對罕見,對疾病不夠認識、不易確診等都是化膿性汗腺炎治療的困境。
廖怡華理事提到,化膿性汗腺炎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二,疾病罕見再加上發病部位在會陰部、臀部等,可能會跑到大腸直腸科、婦產科等被誤以為是其他疾病,或是患者可能會不好意思求醫,而難以獲得正確診斷、治療。
因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表《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希望能幫助民眾、醫護人員瞭解疾病,以利及早正確診療與照護。廖怡華理事表示,這個診療共識建議與其他建議有2點不同:
- 同時評估手術、藥物治療
- 建議用藥的階段性策略:當患者使用全身系統性抗生素等治療,12週後若未達預期改善效果就應考慮使用生物製劑。
而《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也提供了4大治療、照護建議:
- 一般照護:
- 篩檢共病症,並視需要轉介其他專科
- 建議戒菸、體重管理、飲食習慣調整
- 傷口照護與疼痛管理
- 局部治療:
- 抗生素藥膏
- 抗菌洗劑
- 全身性治療:
- 第一步:使用抗生素,並考慮是否要搭配其他全身性治療(如:A酸、荷爾蒙治療、其他免疫抑制或免疫調節劑)
- 第二步:若使用抗生素、全身性治療12週後治療反應不佳,考慮使用生物製劑
- 第三步:若生物製劑效果不佳,則可考慮使用其他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抑制劑
- 外科治療:
- 急性發作緩解:透過切開及引流、病灶內注射皮質類固醇等,消炎、減壓、緩解疼痛
- 手術:除頂術、病灶切除手術、全面性切除手術
- 光電雷射治療:CO2雷射治療、除毛治療
同時,專家們也呼籲,民眾若在腋下、胯下或臀部等皮膚特定部位,出現數個反覆化膿、豆狀大小的紅色結節或合併痛癢感的痘痘,都要小心可能是化膿性汗腺炎的早期徵兆,應盡快至皮膚科檢查,並於確診後及早正確治療,以控制發炎,避免疾病惡化。
【延伸閱讀】
化膿性汗腺炎讓私密部位潰爛發臭 顯微皮瓣移植減少疤痕、恢復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7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