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不等於老化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泌尿科陳奕宏醫師:偷走患者生活的「膀胱過動症」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一名45歲上班族的張小姐原本有很多社交活動,也經常在社群媒體發文分享生活;不過半年前她卻開始推辭出遊的邀約,後來甚至連聚餐都不參加,朋友們也鮮少看到她的身影。直到最近,張小姐才又重出江湖,原來那段時間她罹患了「膀胱過動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泌尿科陳奕宏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雖然惱人,不過張小姐經由安排生活模式調整及膀胱再訓練、骨盆腔運動的物理治療,並配合服用藥物,約三個月後,成功擺脫了這個疾病。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泌尿科陳奕宏醫師表示,正常人的膀胱約可儲存至少400c.c.的尿液,若膀胱有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的現象,導致尿急、頻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的現象,就稱為「膀胱過動症」,主要的臨床症狀包括:尿急(常常忽然產生想解尿的感覺,而且完全無法忍耐);頻尿(一天解尿次數8次以上);夜尿(夜間入睡後起來解尿2次以上);急迫性尿失禁(想解尿時,來不及到廁所就尿出來了)。


▲膀胱過動症的患者因尿急、頻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圖/記者洪佳伶攝)

陳奕宏醫師指出,患者的生活常因為害怕頻繁小便引人側目,或害怕身上有尿騷味,進而減少社交生活,所以「膀胱過動症」雖不致命,但會偷走患者的生活。

根據一項研究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人有4成符合膀胱過動症的診斷;然而各個年齡層都會出現「膀胱過動症」,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而增加。在台灣,由於東方民族保守的性格而羞於啟齒,加上許多人認為排尿功能變化是正常的老化過程不願就醫,因而喪失治療及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機會。

陳奕宏醫師表示,「膀胱過動症」的診斷除了症狀外,還必須參考患者的病史、排尿日記(尤其重要)和尿液檢查(用以排除發炎或血尿),甚至要藉助比較精密的儀器,如尿路動力學,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在治療方面,會先建議行為治療與物理治療,若有便秘或體重過重也要調整,每天的飲水量要足夠但應少量多次,教導患者適度憋尿以達到正常尿容量,同時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或茶),也有助於減緩症狀。此外,強化骨盆底肌肉的凱格爾運動也能抑制相關症狀。

必要時,則會根據患者狀態提供藥物治療,主要是以膀胱肌肉鬆弛劑及精神安定劑為主,目前較新型的用藥治療效果佳,且副作用少。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考慮在膀胱注射肉毒桿菌素,或手術擷取一段小腸或大腸來增加膀胱的容量;惟手術處置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腹脹或慢性腹瀉等腸胃道後遺症,通常需要審慎評估後才會執行。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泌尿科陳奕宏醫師專業治療,張小姐成功擺脫「膀胱過動症」困擾。
(圖/記者洪佳伶攝)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