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CNEWS匯流新聞網民調中心/台北報導

今年度總統大選民調因各家媒體調查方法不同,導致產出結果不同,讀者無法清楚判斷選情。CNEWS匯流新聞自9月起,「匯流民調」每週持續性公布總統大選民調,採用50%市話併50%手機手機方式,合併2000筆左右樣本;另同步計算1000份市話調查結果,併同公布,讓讀者可以判斷在不同方法之下,產出的結果差異,供民眾自行判斷大選真實樣貌。

根據CNEWS匯流新聞網本週最新「匯流民調」顯示,不論是市話併手機民調,或是純市話民調,仍以賴清德居首,柯文哲其次,侯友宜略為上升排第三,郭台銘第四。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81

調查發現,在市話併手機的2,045份大樣本調查上,十月份第二週民進黨賴清德居首,獲得31.6%選民支持,柯文哲則以26.7%支持率排名度二,侯友宜獲得17.0%民眾支,居第三;郭台銘則獲得11.2%支持,排第四,另有13.5%未表態。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83

從9月初開始的五次「匯流民調」趨勢變化來看,賴清德與上週相比,由28.6%回升至31.6%,增加了3.0個百分點;柯文哲則從24.3%略升至26.7%,增加了2.4個百分點,連續三週上升,也為六次調查的新高;侯友宜本週17.0%,與上週16.9%相差不大;郭台銘則從12.3%略減至11.2%,減少1.1個百分點;未表態選民,則減少了4.4個百分點。

柯文哲仍在年輕人中支持率,在40歲以下支持者,由上週的45.0%略增至47.6%,40歲以上支持者,柯文哲本週為16.9%,與上週的14.6%相比也略有成長;侯友宜在國民黨支持者中略有成長,由54.7%略增到57.2%;郭台銘在國民黨支持者中,也由上週的17.8%略增至19.0%。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85

至於純市話來看,本次調查中,重新計算1,030份純市話後,賴清德以36.0%居首,柯文哲則獲得20.4%排名居次,侯友宜本週支持率以17.8%位列第三,維持上週水準;郭台銘支持率9.1%,另有16.7%未表態。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1】賴清德、柯文哲回升 賴清德重新站穩三成支持率 87

從趨勢資料分析,賴清德本週支持率36.0%,比上週增加4.5個百分點,也達到歷次調查的最高;柯文哲、侯友宜兩人與上週調查變化不大,郭台銘則比上週調查,又略降1.1個百分點。

民調專家吳世昌表示,本週賴清德不論在市話併手機調查,或純市話調查,都有明顯回升,這顯示了賴清德逐漸從近期外界對民進黨包括「雞蛋爭議」等批評泥沼中脫離。而柯文哲也逐漸會穩,顯示也逐漸脫離了之前的「新竹爭議」。

至於侯友宜,持續呈現穩定狀況,連續幾週並無明顯下跌,但也無明顯突破,顯示侯友宜的支持者相當穩固,但未來若要考慮和柯文哲「比民調」,侯友宜仍需思考如何突破「死忠藍」的天花板,爭取流向其他候選人的國民黨支持者支持。

而郭台銘近兩週一直陷於外界攻擊「連署效應不佳」,或許是郭台銘民調連續下滑的因素,但日前「匯流民調」曾公開預測郭台銘會通過初選,在郭台銘於10月6日正式宣布通過連署門檻後,拿到參選門票,非綠陣營三個候選人正式就位,對選舉會造成什麼樣的「化學變化」,會是接下來幾週觀察的重點。

本次「匯流民調」由CNEWS匯流新聞網民調中心採用電話調查方式執行,調查日期為112年10月7日至8日晚間,以電話訪問調查方式進行,採市內電話與行動電話同步進行,調查對象為戶籍在臺閩地區22縣市,年滿20歲的一般民眾。

本次調查共計完成2,045份有效樣本,其中市內電話完成1,030份,行動電話完成1,015份。市話合併手機調查使用解聯立方程式計算本次調查唯手機、唯市話、市話手機都有的比例,並依電話使用行為的比例進行併檔。

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市話合併手機調查為正負2.17個百分點。調查依據內政部公布的最新人口資料,進行戶籍地、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加權處理,經費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照片來源:匯流民調、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民調 10月份第二週總統大選 3-2】非綠怎麼配 47.4%民眾認為三人整合最有機會打贏賴清德

外洩潛艦資料遭轟 馬文君:從未對不起國人 何錯之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