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海空兵力持續擴大擾台 應對策略建言

(圖/取自中國軍網)
(圖/取自中國軍網)

黃揚德/退役上校 前空軍F16種子教官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共軍機擾台架次上半年較去年同時期增加54%,在去年8月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數量與頻次甚至是航跡接近程度屢創新高;編隊機型也愈來愈多元化,空中加油機,預警機、電戰機等均加入擾台飛繞的行列,國際媒體紛紛報導認為中共對台野心不減,在這種持續增溫步步進逼的情況下,國防部在內外強大的壓力下,積極派機攔截、公布軌跡、甚至召開記者會,呼籲北京當局負起責任,即刻停止破壞性的單邊行為,這些措施看起來不但沒有使共機擾台的情況趨緩,反而使得情況越演越烈,其中原因錯綜複雜,但是也不乏脈絡可循。

兩岸在823砲戰後,已經從實質的軍事對抗慢慢降溫,成為軍事態勢的對抗,直至1996年飛彈危機,才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原因當然是意圖影響台灣的大選,其後每逢我國重要人物出訪,或是友我重要國家高階人員互訪、軍售等等政治事件前後,以演習試射飛彈等名義增加壓力進行恫嚇,雖然在未開戰的情況下,並沒有進行實質的軍事行動,但是從中共歷次的反應與操作模式,似乎有一些端倪,值得注意!

從軍事的眼光來看,加油機、預警機、轟炸機等等機型屬於「高價值作戰資產(HVA)」,相對的敵方也將其視為脆弱的「高價值目標(HVT)」,在有敵情考慮的作戰部署概念下,是以絕對空優的會合點空域執行,中共在沒有實質上前進基地或活動海空域的掩護兵力配合,是不能、也不會把此等航空器前推部署,會這樣敲鑼打鼓的參與繞台擾台編隊,主要在秀肌肉嚇阻,真正軍事戰術威脅的成分較小,反而是時機與進逼的程度值得反覆推敲。

美國的長期戰略考量,近來不斷加強與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與越南軍事合作,日韓以原有的共同防禦條約,台灣以軍售軍援,菲律賓也陸續向美軍開放軍事基地,越南近期決定要以美製的F-16戰機來陸續替換老舊的俄製戰機等等的措施,來鞏固第一島鏈防務,從北而南回到以往的戰略圍堵態勢。

北在東海、黃海、對馬海峽,中在台海,南在南海,一直有一些軍事行動進行中,熱度都相當的高,如果真正有衝突要產生,中共不能顧此失彼,在缺乏前進基地支援下,要靠著空中兵力進犯,或是配合航母戰鬥群執行對台的區域拒止作戰,要突破第一島鏈進行台灣東部海空域佈署,難度相當高。所以現在維持在灰色地帶操作,保持威脅態勢是最佳選擇,所以我方的對策是否應有更進一步的考量?

另外不得不查的是,中共2013年公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其部分的區域與我防空識別區(ADIZ)/飛航情報區(FIR)重疊,長久以來也是美日等國軍機活動的熱區,中共官方定期公布外國軍機在區域內活動的相關數據,指控外國軍機於東海或南海襲擾,對於識別區的經營取得法理的依據。我國的國情特殊,這些空管航路界線等定義錯綜複雜,雖然在此次國防報告書中曾經穿插ADIZ等等專有名詞的定義解釋,這些擾台架次持續升高的情況下,是不是應該由主管單位在結合國際資訊的情況下,配合既有的政策方向適度說明,以獲取國人對國軍有進一步理解與支持!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立場※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