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震盪、脊椎發炎痛到睡不好! 微電流治療少走冤枉路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不少國人苦於腦震盪、睡眠壓力、脊椎發炎等問題,面對復健長路,除了恆心與毅力,使用合適的輔具與治療也相當重要。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說明,輔助醫學提供民眾更多元的幫助,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且已經取得衛署字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蕭奕翰也表示:「藥是雙面刃,而微電流治療可以不吃藥改善病痛,且沒有副作用。」

僅電療千分之一電量 安全緩解疼痛

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FSM,簡稱微電流)是透過一般電療的千分之一電量,安全協助患者緩解疼痛,利用頻率共振的精準特性,由醫師依照不同個案情況,使用不同的頻率治療。

蕭奕翰醫師表示,醫學上對於腦震盪的定義為:撞到之後失去短期記憶、出現神經學症狀如頭暈、頭痛、噁心想吐、想睡、在電腦斷層上不能有出血(若有出血則判定為腦出血)。以往醫師只能開藥給病患回去吃,讓他們多休息,但恢復時間因人而異,有些病人過了一週還是頭昏腦脹。對於腦部受到撞擊失去原有頻率,微電流治療可以幫助恢復,許多病人第一次治療後,可減輕一半或三分之一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張哲彬表示,過去透過針灸,可幫助患者改善骨骼肌肉問題;但來自結構裡的問題,例如神經、脊髓發炎等等,可使用微電流安全修復人體損傷。院內引進微電流治療以來,已超過400人使用,適應症包括:腦震盪、情緒與睡眠問題、脊椎疾病導致的發炎、四肢麻痛、開刀疤痕、臟器沾黏、亞急性病症,也就是非緊急需要開刀的症狀,「可以不讓患者走更多冤枉路,更快脫離病痛。」

陳韜名醫師表示,站在輔助醫學角度,希望能從各種有科學驗證、台灣認證,且無副作用的療法,讓民眾活的更健康,「輔助醫學提供民眾更多元的幫助,頻率共振微電流治療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且已經取得衛署字號。」

台灣輔助醫學醫學會秘書長留名仁也說明,從疼痛醫學的角度來看,微電流治療是透過一定週波率的電流來修復神經系統。神經附著在筋膜上,神經發炎,筋膜就會發炎,產生的組織液就會導致組織沾黏,藉由微電流治療可以讓療效達到2倍以上。

【延伸閱讀】

小兵立大功!復健用「副木」用途廣 職能治療師列適用範圍

現役軍人手肘關節脫臼治療仍無力 「韌帶重建術」助重回岡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4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