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 回眸伊斯坦堡,告別土耳其藍(下)

伊士坦堡既是拿破崙所說:「如果全世界是一個國家,那首都必是伊斯坦堡」,高揭掌握軍事政治經濟權力旗幟的戰場,也是宗教文化藝術交會融合的歷史現場。

藍色清真寺。圖:陳嘉英提供    

古老而優雅的聖索菲亞身世,顯現一千年多年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與奧圖曼帝國的回教的風起雲湧。懷抱獻給耶穌的聖索菲亞,以希臘「神聖智慧」之意而命名,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自西元532到537年竣工,一萬多人投入建築這所千年來東正教最高殿堂,世界最大的教堂。據說開啓之日,查士丁尼一世從中門走入說了兩句話,一是「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創造如此美好的禱告之地」,另一句是「所羅門,我擊敗了你」,為這勝於耶路撒冷的大教堂而得意洋洋。

當時羅馬人民分兩派,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怒殺三萬人也難平息紛爭,於是下令賽馬場、大教堂、 地下水宮 、水道橋,這些同時進行的大工程,讓人民無力也無聲參與皇室與君士坦丁堡教長的對峙,而全心投入實際生活的建設。

1453年奧圖曼帝國征服君士坦丁堡,天地變色蒼生易主,連神祇也逃不過全面性的顛覆。作為勝利者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一聲令下,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不但移除所有基督教相關的用具、器皿,還以灰泥覆蓋東正教、基督教鑲嵌畫,再加入當時首席建築師錫南防震石柱、設計的伊斯蘭教宣禮塔和拜樓。(土耳其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艾莉芙‧夏法克《建築師的學徒》透過鄂圖曼帝國建築大師建築師錫南,呈現這個歷史傷痛毀滅與重生的歷程)

而後500年就這麼瀰漫清真教徒靜默的禱告獨白,宣禮塔向遠方傳經誦法的吟唱。直到1934年土耳其獨立後,追求政教分離的國父凱末爾為這棟指標性的建築貼上跨越宗教界線,民主自由的符號,成為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聖索菲亞清真寺正門壁畫。圖:陳嘉英提供

每天有10000人進入此地,透過展示的文物閱讀可見與隱匿的圖文,讚嘆以藝術供奉的故事,低迴經歷劫難後的僥倖。據說這時時期人們可上二樓看兩幅重要的壁畫,一是金色馬賽克壁畫,中間是耶穌,兩旁是兩位君王。另是西元9世紀製作的鑲嵌畫中,聖母瑪利亞端坐中間寶座抱著嬰兒耶穌,座椅上有黑桃符號。而耶穌則以黃金馬賽克拼貼而成。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眼睛描繪成天使的形象,衣服的白色部分則是銀製存。利安努斯皇帝在左邊,端上聖索菲亞大教堂;君士坦丁大帝在右邊,捧著君士坦丁堡,雙雙敬獻給耶穌基督,可惜目前二樓封鎖,無緣見及。

2020年,這所東正教、基督教堂從清真寺、博物館又回到清真寺的身分,只不過相較於百年前宗教神聖的殿堂,虔誠專注而拘謹的氣氛,每天70000人來此的熱鬧一掃寧靜謙卑的表情,而充滿打卡,交誼,聚會觀光看秀的輕鬆娛樂感。這離想像中的穆斯林好遠,與去過的清真寺調性完全不同,本應是被眼淚浸潤的歷史現場,禱告的氣氛,卻熱鬧如市集,歡樂似聚會。有一家大小恍若在自家客廳似的捉迷藏,年輕人兀自玩手機傳送現實轉播,也有三五好友顧影自憐,沉醉於擺姿勢的自拍。

藍色清真寺。窗戶引入光源,照在層層挑高的穹頂、迴廊與牆壁。圖:陳嘉英提供

當我們走入這棟錯綜複雜的記憶載體,既為眼前之景長嘆,為這座老態龍鍾,難掩滅寂蒼涼而遺憾;也被迎面照見的華美貴氣,宗教衝突而又同在的文物所吸引。正上方象徵著天堂的圓頂標誌數學家與物理學家聯手突破限制,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力學、美學,開啟後代建築上的多方變化。窗戶引入光源,照在層層挑高的穹頂、迴廊、牆壁與窗戶拱口上,繪滿基督宗教故事、拜占庭帝國相關的人物壁畫和可蘭經文。

牆角上的金色阿拉伯文字分別是阿拉真主、穆罕默德、哈里發、穆罕默德孫子,四位伊斯蘭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其旁的四天使之所以沒因清真寺無壁畫而抹去,是因為看來不是人而被故保留。其他鑲嵌畫,則圍繞基督教與君士坦丁大帝、查士丁尼大帝、佐伊女皇、約翰二世與女皇伊琳那等人物。

由兵家、暴動、政治角逐都在聖索菲亞發生的史實,可知其象徵性的意義和地位,因此它不僅是動亂時的庇護所,也像英國西敏寺,是君王加冕和重要儀式之處,上方樓台是皇后觀禮看表演處。右方是圖書館,左前方的亭子是蘇丹禱告之所,相對位置是阿訇及弟子管理、學習阿拉伯語禱告之處。每週五阿訇會由旁的樓梯上去說孝順、誠實、謙卑等教義,有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做禮拜望彌撒。

在只有君王可出入的中間正門是帝王大門,上有一幅壁畫,耶穌在正中央,左右分別是聖母、和報佳音的加百力大天使,跪於前方的是君士坦丁大帝,耶穌手上的經文是「願你們平安,我是世界上的光。」

坐立於大大小小低垂的黑鐵圓架燈之下,精緻的浮雕、反光的大理石和馬賽克和圓頂高處窗櫺灑下的光線,感覺懸浮在神祕的氛圍中,那幾回易主,多少更迭的殘忍與創傷,都杳然遠去。

小聖索菲亞清真寺。圖:陳嘉英提供   

旅程結束於400歲的藍色清真寺,這是伊斯坦堡10000個清真寺中,最美麗的陶瓷品。其背後卻是無法抗拒的命運和莫名的恐懼,建造的蘇丹14即位,14年之後駕崩。在位與任期相同的他難道是預知自己壽命如流星,而深怕後人忘記,於是大興土木蓋噴泉,建學校,在索菲亞對面蓋清真寺。為顯現國威和無比尊貴的價值,他要求以黃金打造,陰錯陽差的是土耳其與的黃金與6 的相近。蘇丹在外打戰,建築師於是建造出6個宣禮塔,總計14個陽台(又是神秘的巧合),而成就今天高人氣,被世人喜愛的清真寺。

留戀人間的陽光溫柔地舖成底色,托起藍色清真寺的剪影。這裡的每一個轉角,每一扇門都是自突厥流浪向西,從希臘羅馬往東,文明交會的櫥窗;每一棟建築,每一種物質都訴說著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以及奧圖曼帝國大時代動人故事,關於蘇丹皇室與平民百姓的生與死、美麗與哀愁。

夕陽下前往機場,土耳其正如英國詩人艾略特形容伊斯坦堡所言,是「多變世界中的一個靜止點」。隨著結束,所有感動在記憶裡靜止,在未來的某些時候喃喃自語。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