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林齊萩/綜合報導
作家李昂日前在臉書發文,公審3名不讓座的年輕人,讓博愛座存廢再度引發熱議。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建議,博愛座內涵可先重新定義,並換掉博愛座現行的圖示,消弭大眾對博愛座的陳舊框架,同時鼓勵壯世代(55歲以上)以自己的需求出發,而非以年齡作為他人讓座的條件,「讓每個位子都是博愛座」。
吳春城表示,博愛座內涵應重新定義,並置換博愛座現行圖示,目前博愛座圖示明顯以高齡者、孕婦、身障者等身分為優先,他認為應避免身分指涉,消弭大眾對博愛座的陳舊框架。
根據長照2.0推估,未來使用長照服務的人口約100萬人,僅佔台灣中高齡族群不到十分之一。吳春城鼓勵壯世代族群(55歲以上)以自己的需求出發,而非以年齡作為他人讓座的條件。
吳春城認為,無論是「年紀大必有需求」或「年輕人沒需求」都是偏見,這樣以偏概全的設計,可能加深歧視,同時也框架了壯世代思維,進而引發衝突。
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將至,個人、政府、企業卻為他們貼上老化、失能、長照等標籤,完全脫離實際情況。
吳春城於2020年提出「壯世代」思維,強調戰後嬰兒潮世代之族群,走過台灣民主化、經濟起飛等重要階段,具備高壽、高學歷、高資產等特質,在高齡高壽趨勢下將掌握台灣經濟命脈,有別於過去所定義的銀髮族、老人。
此次博愛座爭議,吳春城認為博愛座不是法律問題,而是素養問題,他鼓勵壯世代,「人有不時之需,先不要貼標籤,有時候年輕人當下可能比你更需要博愛座,乘車時可先檢視自身體能狀況,若有需要就勇敢表達出來!」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日前已透露,現行規定博愛座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將修法改為「有其他實際需要者」,草案已送立法院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