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緊張 台灣人在陸謀生不易

2008北京奧運掀起一股對外學習潮,台灣教育培訓人員曾在大陸有過一段輝煌日子。(讀者提供)
2008北京奧運掀起一股對外學習潮,台灣教育培訓人員曾在大陸有過一段輝煌日子。(讀者提供)

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
2007年就到北京從事教育培訓的台灣老師施女士(化名),不久前在北京一家國企錄製課程,錄到一半卻被人從錄影棚趕走,因為該國企上級突然發現她是「台灣人」。施女士表示,今年開始,由於兩岸關係緊張,作風保守的華北各個國企及高校都不再聘請台灣人擔任外聘講師。

施女士是2007年到北京從事培訓工作,由於趕上2008年北京奧運對外開放潮,教育培訓工作應接不暇,好的時候,一年有幾十萬人民幣的收入,2020年疫情爆發後,授課收入剩下6、7萬元;2021年3月15日大陸政府恢復線下教學後,培訓課曾出現短暫的「報復性成長」,光5月的20天的講課收入就有6、7萬,但接著,課程又被再次爆發的疫情打斷。

兩岸關係差影響大陸國企及高校聘用台籍外聘講師的意願。(讀者提供)
兩岸關係差影響大陸國企及高校聘用台籍外聘講師的意願。(讀者提供)

施女士表示,她接的培訓課程8成以上來自國企和高校,2成來自民企,疫情期間沒課可上,疫情後,民企經營困難,課程沒了,國企和高校又對台灣師資嚴格審查,特別是華北各城。

疫情三年,施女士已經倒貼約150萬台幣的生活費,今年眼看在「政治掛師」下,收入也無著落,加上三年多與台灣家人分離,因此,她已經跟北京房東說了,年底就不續租,要回台灣。

與國企、高校的「限台令」不同,施女士表示,各地的「台聯」組織卻大肆招攬第一次到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首來族),給錢、給優惠,就是要讓台青落地發展。

施女士到大陸16年,有專業、有關係、有本錢,也在大陸待不下去了,更何況一些原本就無依無靠的台流。海基會表示,今年前7月海基會接獲60起「滯陸國人」案件,已達去年總件數7成,而陸委會補助的協處預算已在上半年用光,如今只能利用別處預算來替補,顯示疫後大陸「台流」現象比往年都嚴重。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