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無薪假 企業無心價

獨家報導文:蔡科倫 

繼三年前雷曼兄弟公司引爆的金融海嘯之後,今年各國債信問題浮現,台灣企業對勞工實施無薪假的情形已經越來越嚴重,當台灣政府因為即將進行選舉而無所作為的時候,企業或廠商最終要面臨的將是更嚴苛的裁員問題。此刻,企業無心、勞工無薪,政府的政策若還是專注在降低失業率的數字美化上,恐怕台灣要面臨的,是更大的不幸。

謂「無薪假」(No-pay leave)。狹義而言,是指在職業場所中,因工作業務或企業獲利縮減,而導致勞方必須進行縮減工時,與資方不支付勞方休假期間工資的休假行為。廣義的無薪假,則泛指任何不計薪的請假行為,例如事假、留職停薪、或超過天數限制的病假等。

台灣無薪假現況,實際比官方數據嚴重

三年前,金融海嘯襲捲全球,台灣18萬勞工被迫放無薪假,三年後的今天,面對景氣衰退,勞委會公布實施無薪假廠商已增至48家,員工計5,000多人,電資工會公布的則是75家,員工36,000多人,官方與民間數據落差相當大。而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有近五成(49.3%)受訪上班族擔心被公司裁員,另有一成多(13%)上班族表示,已經被裁員。

現在放無薪假的基層勞工都有苦說不出,官方對於無薪假的認定標準,與民間有所差異,對於先要求員工休今年年假,後續又叫員工預支明年年假的企業,官方認定不算無薪假,而調節產線、減少班次,要求員工多休特休假的也不算無薪假。

世界普遍狀況因為各國擴張性政策已到了極限,銀彈有限,所以這波無薪假比2008年金融海更糟。而且,上次金融海嘯是雷曼兄弟引爆的,現在是國債的問題,解決無方且遙遙無期;而台灣因為政府政策方向錯誤,導致太多出口依賴中國,而中國內部情況也是岌岌可危,一直有泡沫化的疑慮,如果中國垮了,台灣若不能盡早脫身,恐會一起陪葬。

景氣是循環的,每個企業為度過景氣收縮期,思謀降低成本的方法,原本無可厚非,但是一碰到訂單開始減少,就馬上採取實施無薪假的對策來因應,那無薪假未來在台灣勢必將成為常態,尤其是二次無薪假實施的廠商,多集中在科技產業,相較於上一次金融海嘯科技廠商實施無薪假時,社會上還存在著一股「共體時艱」的聲浪,不忍苛責,但是這一次實施無薪假,社會氣氛卻不站在廠商這一邊。

一位陳姓的企業主表示,目前無薪假的情況一定比表面上看到的還要糟,比勞委會及電資工會(無薪假通報系統 http://www.siplra.net/home/furlough-inform)公布的還多,很多中小企業及傳統產業早就在放無薪假,但不會去通報。從官方、專家到學者都認為明年第一季的無薪假狀況將會大爆發。

簽下無薪假同意書,還不得對外說,那麼勞方的權益在哪。(照片轉載自電資工會)

預測:景氣若更差,廠商恐直接裁員

綜合各項經濟預測指標,2012下半年景氣會有變化,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後,一般認為大概二、三年後才會復甦,可是卻復甦得很快,因為各國用擴張性政策撐起來,但只能撐一陣子,這種反彈太快了,就不夠扎實。

若預測成真,這次不景氣如果真的發生,情況一定比2008年嚴重,但不是垂直下降,而是向下盤旋,景氣緩慢下去,有點像日本的經濟不景氣,那是很可怕的。大部分經濟學者認為,如果已經到那個地步,縮減工時比裁員來得好,但現在台灣政府的做法要污名無薪假,所以,廠商可能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裁員。

景氣不好,失業問題一定會惡化;以前,景氣不好跟失業惡化的時間反應大概半年,現在反應時間愈來愈短,昔稱代工雙雄的的廣達,英業達即是如此。以前廠商也盡量不要裁員,現在一不景氣就先把非核心人力丟掉,以保住核心人力。廠商人力資源策略在改變,倒楣的就是最底層的員工了。

2012農曆過年前,情況會好一點,因為有服務業在撐,加上轉單效應,這些因素一旦沒了,失業問題一定會出現,尤其是明年大選後,沒有政府的干預後,無薪假與裁員潮,明年第一季以後,就會大爆發。

靠資方通報的官方數字,容易低估實際的不景氣狀況。﹙照片轉載自電資工會﹚

「病根」:產業西進與未能及時轉型

產業結構上,台灣基本上是代工,都是靠訂單,但國外大廠下單下得愈來愈精明,可隨時下單、隨時撤單,以前急單很不可思議,現在急單變正常,需求被國外大廠控制住,但供應鏈不只台灣,別的地方比較便宜,訂單就不給台灣。

台灣目前正處於第13次景氣循環,根據經建會的研究,第11次是41個月,第12次是48個月,都比過去11次平均景氣循環週期平均是55個月來得短,以台灣產業結構與全球經濟互動愈趨頻密的情況下,未來台灣景氣循環的速度加快,已是目前台灣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台中一家精密機械業者張老闆表示,過去撐起台灣經濟成長半邊天的傳統產業比科技業更早放棄代工,開始朝品牌、設計發展,例如服飾、毛巾、鞋子、食品、運動休閒器材等,不再跟人家比量產代工,而是下單給別人或自己,企業經營走小而美、多元化的方向,反而能在這波不景氣中存活下來,甚至更茁壯。

而政府的表現就相對無能與消極,不應只空洞地說要發展在地產業、引進外資,更應積極檢討產業政策,追求能夠創造就業的經濟成長。

政府應有做為

許多專家學者的一致看法,無薪假會不會擴散,要看外在環境及政府態度,景氣可能比2008年還要糟,廠商會實施無薪假還是裁員,就看政府政策,如果政府覺得無薪假很糟糕,就像立法院要求肥貓條款、利潤回饋等,廠商可能覺得那就直接裁員好了。

政府應該解決的是失業而不是失業率,歐美國家採取的措施是失業給付,但台灣創造很多短期工作,那些工作本身沒有意義,真的不景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想把失業率壓下來,應該痛定思痛,面對現實,從根本解決失業問題。

馬英九政府,面對無薪假問題,除了要求有獲利廠商不能放無薪假之外,也啟動「穩定就業輔導團」及「充電再出發方案」兩項措施,但這些措施有效嗎?

目前景氣還沒有惡化到只能在無薪假或裁員之間做選擇,政府這個時間點因為選舉考量去介入,會分不清哪些無薪假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如果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無薪假而將政策訂得很嚴格,反而害得必要的無薪假不得不改成資遣。

政府對於實施無薪假,是否應該訂出更縝密的規範,在「企業生存」與「勞工權益」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恐怕是刻不容緩的事。

十月底總統與中部科學園區廠商高階主管聯誼會餐敘,依舊擋不住接踵而來的無薪假潮。(照片轉載自總統府網站)

政府應接受無薪假在台灣恐將成常態的事實

回想起台灣廠商第一次實施無薪假時,行政院長吳敦義在事後,曾經誇獎這個創意可以得諾貝爾獎,因為這種手段比裁員溫和,一方面削減企業支出,讓企業面對景氣困境時可以度過難過,同時也避免了企業大舉裁員,造成員工失業,但是吳揆看不到的是,有些企業濫用無薪假,甚至拿無薪假當作「懲罰勞工武器」,從勞工上班喝「維士比」到不能配合加班等,公司隨時都有可能祭出無薪假,「處罰」員工,無薪假仍然屬於「暫時性失業」,家庭經濟仍然受到影響,對於未來也充 滿不確定性。

從民代、政府官員、評論者都反過頭來責難這些實施無薪假廠商的同時,一位竹科的陳姓作業員忿忿不平的質疑,這些廠商真的都處於虧損狀態嗎?如果今年虧損,去年卻賺得滿缽滿盆,這樣實施無薪假,對勞工公平嗎?畢竟現在台灣貧富差距擴大,有錢的老闆就算少賺幾百萬元,還有幾億身家在背後,但一般勞工少個幾萬元薪水,可能就要面臨房貸 繳不出來的困境。

因此,這波不景氣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還糟,明年第二季可能最糟,無薪假及失業問題將會惡化,明年一月總統大選後,失業問題可能就會引爆,政府應給予失業者基本的所得保障,創造短期工作沒有意義,千萬不要為了美化失業率,反而讓失業問題更加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