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業務不會告訴你的成交秘訣

scoop文:李紹鋒(兆量投資董事、財富管理達人) | 獨家報導1150期(4+5+6月份)

家公司再怎麼「一代新人換舊人」,真正淘汰掉的老人還是少數,公司的骨幹一定還是要用老人。特別是在業務領域。
為什麼?明明我們可以用更少的薪水,聘請學歷更高、外表更好看、更有活力、身體更耐操、也更聽話、高學歷且善於使用網路科技的新人。
也許在一些屬於室內型較封閉的專業領域,如電腦工程、純設計等,新人比老人實用。但在業務及行銷領域,還是需要經驗老到的人,差別在哪什麼地方呢?
是因為口才好嗎?那麼我們聘請辯論比賽得過獎的年輕人就好。是因為對產品熟稔嗎?把一群新人閉關一星期什麼事都不做,只背公司產品的性能和所有優劣,就不相信新人還會不懂產品。
但,其實關鍵不在這裡。老人還是比較好,重點在於行銷這門學問,是一門如何做好賣方與買方間「聯結」的學問。
賣方的學問好懂,簡單講,就是熟悉公司的產品及服務內容,這本就是任何員工都需學習的知識,了解自己公司本就是員工的基本道德。
買方的學問稍稍需要專業,以行銷學術語來說,就是你要抓住「客戶的需求」,這不容易,但也不需高學歷,連賣冰水的阿婆都可以看準你夏天口渴,親切的問聲,少年耶!天氣熱要不要喝杯涼的。抓住需求,人人都可以做到。
難的地方,在於怎麼做好「聯結」。
這不容易。舉個常見的例子。我們去賣場,觀察一個新人「業務甲」怎麼賣東西給客人的。
客人:「我想要買一台車子,要大一點,七人座那種」。業務甲:「先生您好,您要買七人座的喔!我覺得不適合啦!車子太大占空間,我們公司有更好的選擇,新出品的XX款廂型車,舒適耐用,內裝寬敞,你不用買七人座,我們的車要坐七人也一樣綽綽有餘。」
客人:「我想買七人座。」業務甲:「我們的車,真的性能很好。你來試試就知道,曾獲得汽車雜誌民眾票選前十名,安全可靠,經過耐撞測試……」
客人:「我要買七人座。」業務甲:「我們的車……。」天啊!難道這業務甲是白癡嗎?客人都說要這,他還是講那。兩人好像是雞同鴨講。
其實這不是笑話、不是特例,注意我們身邊週遭,每天都充斥著這類狀況。業務甲不是不賣七人座,可能因為公司根本沒這款車,也可能是上級交辦,現在銷售主力是某款車,他們要賣掉某款車才有業績獎金。以心理層面來講,業務甲就是要努力銷售車子,如果客戶不買,他們受到的教育是,就算把黑的說成白的,也要說服客戶買。
但這樣有沒有做到聯結? 沒有。
客戶有買車需求,業務也有車子的專業知識,但缺乏聯結,生意做不成。
假定此時旁邊有個老鳥業務員乙,他看不下去了,主動過來接手。
客人:「我想買七人座。」業務乙:「這位老闆,貴姓大名,抽不抽煙?」然後奉上一支煙,和這位客人聊起和車子不相關的事來。
業務乙:「張老闆,了不起耶!你這麼打拚,開了家新公司,光宗耀祖耶!做人就是要這樣,我佩服你,真的!我要對你說聲讚。」
聊著聊著,原來這位張老闆,創業有成,終於公司營業額在今年破千萬,他激動之餘想買輛車犒賞自己,也紀念自己的創業里程碑。只因看過廣告,那些大老闆會開七人座才想買一台這樣的車。但張老闆本身不懂車,所以看到有車商在賣車就進來。
業務乙:「張老闆,今天很高興和你認識,交個朋友。實話實說,你要的七人座,本公司沒有,但沒關係,我願意以朋友立場,幫您問問哪家廠商有您要的車,您交我這個朋友,信任我好嗎?」
張老闆:「不然你們有什麼車?有可以像老闆開的車,有質感的嗎?」
業務乙:「沒問題,我們有幾款適合您身份的好車,先介紹您坐坐看,不滿意,我再引介您去買七人座,沒問題。」
結果可想而知,張老闆後來買了車子,並成為業務乙的長期客戶,以後有朋友買車也介紹他來買。
有沒有注意到,客戶,還是本來那位客戶。公司的產品,也是本來的產品。
改變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聯結」。
當在業務甲的模式裡,是業務和客人的關係。到了業務乙,就變成業務和「張老闆」的關係。
你看業務乙,他有大力推銷公司產品嗎?並沒有,他只是做好傾聽,並關心客戶的需求,最後他甚至要幫客戶轉介到其他車商那。他並沒有積極的要把公司的車賣出去。
但結果,他把公司的車子賣出去了。這就是「聯結」,而這是學校行銷學教不會的東西。
其實,做任何生意,包括各種產品或服務都是一樣。行銷的基本模式,就是把產品或服務,由賣方交給買方。
由於同類的產品,可能有許許多多的賣方,因此每個賣方都要絞盡腦汁創造自己的「特色」。以汽車來說,有的車子強調自己豪華、有的強調自己堅固,有的強調自己設計感等等。當買方沒有特定主見時,賣方無不使盡渾身解數,要把自己的特色告訴買方。
這也就是銷售界的基本要求,就是每個業務員都要懂得自家產品的特色,並且要想方設法讓客戶接受這些特色。包括媒體廣告,也都是要做到這點。
但也因此,許多業務員,都被限在這樣的特色銷售迷思裡。
要知道,買方不是一個單純的接收體,賣方一個指令,就能創造一個需求。
廣告充其量只能創造出表層需求,好比說,汽車廣告,會讓一個消費者產生憧憬,想買一輛車。但每個人都是單一個體,除了表層需求,還有深層需求。好比說,某甲想買車,因為他想像他載著心愛女友出遊的樣子。某乙想買車,因為他想到他經常出差沒車子不方便。某丙想買車,因為他想要帶給家人方便,有車就可以方便接送。
每個人理由都不一樣,再怎麼強的行銷術,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表層的需求,靠口才、技術及產品特色。深層的需求,就要靠同理心了。
老鳥和菜鳥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在職場久了,見過太多人,知道人們有不同需求,菜鳥則懂得要「認真工作」,好好把產品介紹給客人。
認真做事,絕對沒錯。但人的心,是不能單靠努力就達得到的。
如果你是菜鳥,正要賣東西給一個客人。請先忘記「公司規定你這月要銷售幾台出去」這件事只專心想一件事就好:
「眼前這位客人需要我,我來試著滿足他的需求。」
試試看,當你想法不同,也許銷售結局就整個不一樣。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