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豐人氣夯 人潮依舊旺旺旺

scoop文: 王鉉台|圖:鼎泰豐 提供

義路老店前有個暖爐,冷風中冒出暖氣,許多排隊的客人把凍僵的手放在爐上呵著。再冷,這個隊伍都要緊捏著號碼牌等下去,日夜在鼎泰豐店前堅守陣地。

全台灣的鼎泰豐,店前無一不是如此一條長龍,等燈熄人散夜已深,董事長楊紀華才進入老店。有別於白天的巡視督察,他調整節奏,由極速小子變成慢調子,在沉靜,也沉澱之中,猛一抬頭,彷彿看到媽媽盆妹正用圍裙擦著洗過碗盤的手,爸爸則曲背挑油,吃力爬上窄小的樓梯……那景像,引起接棒後對雙親的疼惜,開啟他從吃重勞動力轉而機械化效率的急切,「爸爸媽媽當初只一心一意守著小店,顧著五個孩子的溫飽,絕沒想到中華美食之光或者小籠包傳奇什麼遠大的理想。」楊紀華回憶,是自己長大了,從淡水工商畢業再當兵歸來,楊家長子的責任讓他一心走出舊世界,「鼎泰豐必須改變,」和第一代力爭的第一個改變是不甚起眼的送菜機,躲在樓層一角,卻小兵立大功,成為楊紀華與時間賽跑的第一大功臣。

那時,滿腦子極速感,總覺得送菜要爬上三層樓,根本是費時又耗力。「爸,一台機器就解決十個員工要做的事,」他試著向長輩說明。老東家楊秉彝卻一邊搖頭一邊問,「你是說要花五十萬來架機器,這麼多,那虧了怎麼辦,萬一客人不習慣又怎麼辦?」

在媽媽的柔性斡旋下,送菜機的初次革命引發他暫時「避走」日本,竟因此「幸運」接觸日本企業精神所強調的錙銖必較、吹毛求疵,小籠包18褶的黃金比例也由此而起。當時就像一口沸騰的熱鍋,急著改頭換面,當兵夥伴阿隆、師傅阿標,無一不感受到他改革的迫切。

從送菜機、中央廚房到投資上千萬台幣E化點餐系統,逐步完成客人一坐定,平均5分鐘就會出菜的初衷。 但是,這兩年,他已由快變慢,「即便座無虛席,也要讓客人從容用餐。」美食是優雅的享受,甜笑不歇的服務人員用心與眼觀察上菜進度,小籠包分次送才保留熱度。楊紀華叮嚀員工,慢下來,慢下來,業績往下掉一成又算什麼!「品質比賺錢重要。」這敦厚的商家語言,由楊秉彝傳到楊紀華,代代不朽。

 

品質比賺錢重要

1.在廚房,錙銖必較;在服務,體貼入微。
2.實習生每日必念「小心燙口」、「請現金結帳」 之類的「鼎泰豐經」。
3.要做到最好的,是永遠的要求。
4.帶人帶心,員工期望被理解、被重視,需要領導的人費心觀察。
5.技術加上服務,才能讓鼎泰豐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