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檳榔防制日拒絕檳榔 國健署籲定期做口腔癌篩檢

(觀傳媒台北新聞)【記者潘明賜/台北報導】每年12月3日為「檳榔防制日」,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在今(2)日「檳榔防制日」前夕呼籲民眾,檳榔容易致癌,千萬不要嘗試,若有嚼食請儘快戒除,他並提醒有抽菸、嚼食檳榔的民眾,要定期進行口腔黏膜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國健署表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公告檳榔是一級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紅白灰等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罹患口腔癌。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第4名。

依據國健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顯示,每年發現超過8,000名個案被診斷為口腔癌,其中男性占9成,同時每年因罹患口腔癌而喪生的人數更超過3,000人。根據研究指出,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風險,是一般人的28倍,若菸檳酒來者不拒,口腔癌罹患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

根據國健署110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資料顯示,青少年之嚼檳率110年均較108年下降(110年國中生嚼檳率0.4%,比108年下降0.43%;高中職生嚼檳率1.66%,比108年下降0.48%);而青少年對認知「吃檳榔即使不加配料,也會導致癌症」之比率,國中生110年認知率為57.9%;高中職生110年認知率為47.0%。

國健署指出,為強化青少年對檳榔健康危害之認知,教育部已將檳榔對健康影響及拒絕技巧等內容納入課程綱要,國民健康署同步與其合作,於校園辦理檳榔健康危害相關宣導活動,並持續透過多元管道,進行衛教宣導以提升民眾檳榔健康危害知能,於校園.社區、職場營造無檳支持環境,持續降低國人檳榔嚼食情形。

篩檢只要3分鐘,就能降低死亡風險。實證顯示,有抽菸、嚼食檳榔的民眾卻沒定期去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增加3成5,透過篩檢發現之口腔病變者,高達7成5屬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症,只要戒除菸檳習慣並持續搭配治療與追蹤,就可降低癌前病變轉化成癌症之風險,定期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死亡風險,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要特別注意即使已經戒除菸檳行為,仍有可能出現口腔病變,仍應持續定期接受篩檢,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國健署說,為口腔癌是最容易被發現的癌症,張開嘴巴就可能找得到病兆。政府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嚼檳榔(含已戒)之原住民可提前至18歲起,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國民健康署指出,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師進行口腔目視及觸診口腔黏膜,檢查是否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病兆,檢查過程只要3分鐘!有菸檳習慣的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之牙科、耳鼻喉科醫療院所,就可以接受檢查。

自我檢查「破斑硬突腫」 有異狀速就醫。國健署提醒,由於疫情期間民眾長時間配戴口罩,容易忽略口腔或顏面的變化,其實可以利用每天刷牙時自行檢視口腔,若口腔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症狀,例如同一位置的口腔潰瘍,在2週以上未癒合的話,就應儘速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自我檢查5字訣。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2週未癒合。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照片由國健署提供)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