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的千年之約 甘肅涇川大雲寺再現驚世國寶佛舍利

獨家報導文:編輯部

50年前,中國大陸甘肅平涼市涇川縣大雲寺出土了佛祖舍利14顆,舉世震驚,50年後,將其中的4顆佛舍利迎回重建後的大雲寺地宮,根據史料紀載,西元601年,隋文帝下詔涇州等全國30個州分佛祖舍利建塔供養。涇州分得14顆,以石函供養在大興國寺的地宮中。到了西元694年,大周皇帝武則天將大興國寺改為大雲寺,隸屬於皇家寺院,並製作了金棺、銀槨、銅匣、石函和琉璃瓶五重套函,將這14顆佛祖舍利供養於大雲寺地宮中。

「佛舍利」,就是佛的「碎身舍利」,每一顆「佛舍利」無論是大、是小,都具備諸佛過去無量無邊累劫中,修持六度波羅蜜的圓滿功德,也具備釋迦牟尼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普渡眾生的「悲願力」。甘肅涇川總共出土3次佛舍利,分別是1964、1969及2013年在宗教界、史學界和考古界引起極大關注
1964年10月,涇川縣村民在整地的時候發現唐代大雲寺地宮遺址以及盛放舍利的石函、鎏金銅匣、銀槨、金棺、琉璃瓶等五重套函,被鑑定為國寶級文物。據了解,石函中的金銀棺槨,是最早將中原傳統的棺槨葬制納入佛教,反映唐代在舍利瘞葬制度上的畫時代變革。

1969年冬天,距離大雲寺不遠處的城關鎮水泉寺村,又出土了北周比丘慧明舍利石函。石函上面有精美的浮雕“雙獅供寶”和銘文,裡面有兩具銅棺槨、舍利瓶、佛舍利。

大雲寺博物館仿造唐代建築風格,有舍利塔、大門、鐘樓、鼓樓和東西碑亭。2012年在大雲寺地宮東側發現數十尊佛像窖藏,同時發現地宮2處,是“絲綢之路”上罕見的文化瑰寶,證明大興國寺可能始建於北朝或更早,可見涇川在當時就具有佛教活動中心的重要地位。

涇川堪稱是「華夏佛寶聖地」、「世界佛祖舍利供養基地」,與敦煌佛教文化相輝映,其地位和敦煌莫高窟齊名,並列大陸東西佛教文化代表。